都市在线 | 漳州发展网
ad1
您所在的位置: 都市在线 > 财经

长假不够用,核心在于解决休假“共时化”现象

来源:搜狐    发布时间:2018-11-07 18:21   作者:顾晓芸   阅读量:5799   

盘和林

对于不少人来说,想象中的国庆“七天乐”,实际却常常成了“七天忙”。探亲访友、出门旅游、置办婚礼,一系列耗时费力的安排,将黄金周挤得满满当当。那么,造成国庆长假扎堆结婚、旅游的原因,真的是假期太少吗?有专家呼吁增设“避暑黄金周”。

其实,我国休假总数与其他国家相比较而言,数量并不算少。

长假不够用,核心在于解决休假“共时化”现象

目前我国法定假日和周末休息日总计为115天,占比超过31%,已经达到了国家认可的中等发达国家休假水平,而且,细观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节假日,每个法定节假日基本为1天,即使是圣诞节,也只有德国、法国、英国放假2天,国庆节,独立日也普遍为1天。而且,我国法定节假日为11天,与世界法定节假日平均水平相同。

人们对假期的需求与日俱增,这与我国经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可以用经济学中的劳动供给理论来解释。每个人的时间可以分为两部分,工作以及闲暇。一个人对于工作时间与闲暇时间的分配取决于工资水平。工资的变动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影响劳动供给。享受闲暇就需要放弃工作,舍弃工资。替代效应指的是工资增加引起工作对于闲暇的替代,收入效应是指随着工资的增加,收入水平也在上升,闲暇作为一种正常商品,需求也会随之增加。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对于劳动供给的影响是相反的,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收入水平得到了显著地提升,收入效应的影响渐渐大于替代效应,所以,随着工资增加,生产效率上升,劳动供给反而减少,闲暇需求逐步攀升。

人们认为假期不够用,除了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后民众对闲暇时间有更多需求,更重要的是人们由假期所得到的获得感依然没有得到显著地增加,核心是假期体验。

就像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创产业研究中心旅游研究所所长刘思敏所说,三天的短假期不足以支撑远游以及长途探亲等较为耗时的安排,而即使是长假,扣除来回路途时间消耗,掐头去尾,也仅有三四天的时间真正用于旅游观光。再加上景点游客过多,拥挤无序充斥了游览的全过程,严重影响了假期体验。

长假不够用,核心在于解决休假“共时化”现象

这才是长假不够用的关键所在,造成假期体验并不理想的重要因素,就是非常突出的休假“共时化”现象。

将人们在同一时间集中休假,是我国休假制度的一大特色。黄金周休假制度(集中某一时间休假,无论长短都与黄金周休假制度相类似)是在我国民众对旅游消费、闲暇时间并不重视的情况下,为刺激民众消费而作出的。时至今日,弊病已日渐显现,小长假无法满足出行需求,而春节需要走亲访友,家族团圆,所以人们被迫只能将旅游安排都放置于十一长假期间,全国近四成的人集中于少数几个热点景区,远远超出旅游景点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承载量,路上堵、景区看人众人,休假的效用日渐降低,严重影响了假期体验。

可以说,是时候对这种已不合时宜的休假制度进行改革了,笔者建议,应当推行分时休假模式。

从数字来看我国假期天数基本已经达标,增加假期绝对数效果并不一定理想,我们需要的是合理安排一年内的假期结构安排,从而释放出更多的结构效率,缓解“共时化”现象,提高休假质量。

根据中国假日经济测算课题组的研究数据显示,虽然总体上人们休息时间在增加,但是休闲观念和休闲质量十分落后,休息后刺激的产出效率较低,每人每小时产出GDP水平在国际上排名依然靠后。

我们可以在当前休假数量的基础上,给予人们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在确定的范围内,由民众自由选择休假时间,除了春节以外,不能把13亿人统统在一个时间休假了。这样能够在不增加休假总额的情况下,分散全国的休假时间,错峰出行,降低旅游景点承载压力,缓解道路交通拥堵,提高假期利用率,提升假期体验,更好的满足休闲观光需求。

长假不够用,核心在于解决休假“共时化”现象

与此同时,带薪休假制度也需逐步落实。之所以人们希望法定假日增加,或者选择十一期间出行,是因为当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只有通过公共假期制度的刚性约束才能确保企业落实员工休假权利,在其他时间里,劳动者更多需要考虑休假之后的收入保证问题,即使推行“分散化自主化”的休假模式,碍于带薪休假制度的滞后,新的休假模式依然难以实施。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