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在线 | 漳州发展网
ad1
您所在的位置: 都市在线 > 产业

“竹径”书法——是书法还是闹剧?

来源:搜狐    发布时间:2017-08-19 12:06   作者:叶知秋   阅读量:6405   

原标题:“竹径”书法——是书法还是闹剧?

黄剑武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摘要:这种“移花接木”式的语言转换借以一个事件完成,显得生硬牵强和简单粗浅,更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到书法艺术本身,改变其实质本体,呈现书法真正的当代性转换……在传统书法中继承发展实质是中国哲学和中国美学的坚持和发挥,也是中国书法不断创新的基本前提,放弃或忽视核心技艺和价值,意味着将会改变或解构其基本艺术形态,远离中国书法的本身。

书法用什么材质去表达是艺术家个人喜好和习惯问题,原本无可厚非,实属正常。中国书法曾历经龟甲兽皮、竹简、绢、宣纸等材质书写过程。可从现在看来,在竹子表面书写却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竹子的圆柱孤度表面极不容易书写,再加上表面光滑粗糙不一,也不利于毛笔运笔和笔锋的变化行走,气韵难以贯通,难度远大于宣纸,最关键是难以表达书法之审美。

王冬龄在竹径上书写

“竹径”书法

该次展览展厅内的竹书现成作品被立体错落竖立或摆放,试图制造文人圣贤畅游“竹林”的情景意味,而这种明显带有装置意味的空间情景布置,在看多了当代艺术中的某些装置艺术作品后,就显得不那么高明了。而这一装置艺术形式皆源自于西方哲学和艺术观念,在八十年代中期兴起于中国,“八五思潮”后曾多有此类作品出现。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始终体现着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哲学观,书法史上的每一次变革和发展,无不和儒释道文化发展流度有着莫大关系。在传统书法中继承发展实质是中国哲学和中国美学的坚持和发挥,也是中国书法不断创新的基本前提,放弃或忽视核心技艺和价值,意味着将会改变或解构其基本艺术形态,远离中国书法的本身。

现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剪纸、传统版画、传统雕塑等造型艺术门类,此类问题颇为集中和突出,是导致当今中国传统艺术的学术精神严重缺失和后续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应尤为引起警惕。故而,癔造会导致荒谬结果,“旧瓶装新酒”或在表面变换花样也注定将是一场闹剧。然中国书法不会因为毛笔作为书写功能的丧失,而丧失其当代性的可能,而是作为有广泛基础的传统艺术门类,在当下蜕变和发展显得尤为不易,需尊重其基本规律,慎而行之罢了。

王冬龄此次整合“书”“竹”“游”三个意象为方向的“竹径”书法展,虽有大胆尝试,但并没有完成冲撞记忆和历史,环境与场地,媒材与符号,图像与装置之间界限的艺术使命,而更可能会误导众多学书者对中国书法的解读。观看此次展览后,除了热闹之余,对中国当代书法的尝试和发展,其实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意义。

(本文图像源自《美术报》)

本文章来自中国美术报APP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