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在线 | 漳州发展网
ad1
您所在的位置: 都市在线 > 财经

长江“病”得不轻!“四大家鱼”鱼苗从300亿尾缩减到几亿尾

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19-08-27 19:20   作者:谷小金   阅读量:6823   

图说:有观众正在向长江“守护者”赵依民提问 来源/主办方供图(下同)

近年来,我们越来越多听到关于长江健康的忧虑,和长江生态告急的呼救。仅有的两种淡水豚类里,有着“长江女神”美誉的白暨豚在2007年已宣布功能性灭绝,长江江豚现存种群数量也仅1000余只。据统计,长江流域淡水鱼类378种,特有鱼类142种之中,有20余种鱼类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长江的生态究竟怎么了?昨天下午,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副会长、上海海洋大学兼职教授赵依民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开讲。他说:“长江生态好不好,不是生态部门说了算,而是鱼儿说了算。实际上,长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长江鱼类数量逐年减少

三十年,从青海到上海,从长江上游到下游,赵依民一直在守护着长江,而母亲河流域里的鱼儿更是他有着多年交情的“老朋友”。在讲座中,他向听众一一介绍了“老朋友们”艰难的生存现状。除了白暨豚和江豚,“水中活化石”——中华鲟也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中华鲟是一种洄游性鱼类,每年秋季9到11月上溯到长江上游产卵。自葛洲坝工程截流以来,由于许多中华鲟无法游回上游,再加上三峡水库的建成蓄水运行,下泄径流平均水温发生变化,在中华鲟自然繁殖季节出现“滞温”现象,近年来中华鲟的自然繁殖时间普遍推后约一个月,总体数量下降趋势明显。

普通鱼类的生存环境也并不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餐桌上常见的“四大家鱼”,但是,这些鱼类“家族”的鱼苗年发生量也由1950年至1960年的300多亿尾缩减到目前的几亿尾。处于类似境遇的还有鲥鱼、刀鱼、凤尾鱼……“为母亲河搭健康脉,这些鱼儿已经给出了令人担忧的答案。”赵依民有些痛心地说,水生生物是长江生态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白暨豚灭绝、江豚和中华鲟濒危、鱼苗锐减都在提醒人们长江生态保护的严峻现状。

图说:赵依民守护长江30年,呼吁保护河流环境

2020年底长江全面退捕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世界第三大河流,它的健康和安全直接关乎中国近三分之一人口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长江生态面临的挑战和威胁不容忽视。为长江治病,对症下药即是保护鱼群。赵依民说,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即是在长江流域全面退捕、增殖放流。早在2001年,青海湖就实施了十年禁渔计划;未来,根据《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2020年底前长江将全面退捕,干流和重要支流禁捕十年。渔禁之外,再用人工的方法直接向长江投放鱼苗,可以起到恢复并增加群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的群落结构的作用。

图说:保护水生动物的意识,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在讲座的最后,赵依民呼吁,每一个人都要养成保护水生动物的意识,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很多时候,我们在市场里挑选水产品时常常会购买野生鱼,总以为野生的营养价值更高。其实不然,野生并不等同于质量高,天然野生鱼反而比人工养殖鱼含有更多的重金属元素。因此少吃、不吃野生鱼,不仅是在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更是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