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在线 | 漳州发展网
ad1
您所在的位置: 都市在线 > 财经

虹口率先引入“高智商”电梯能实时检测乘梯人的情绪动作

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19-09-15 14:04   作者:兰心雪   阅读量:6510   

近日,在虹口区一家养老院内,年届90岁高龄且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李阿婆在熄灯后,趁工作人员不注意独自走进了电梯。但李阿婆没有按具体楼层,也不知道如何走出电梯,于是就在密闭空间内来回走动。

去年8月起,虹口区市场监管局与区安监局联手率先在曲阳路街道等地引入的“智慧电梯”监管模式。如今,智慧电梯已在曲阳、江湾、广中街道试点563台,之后将向全区推广。在试点过程中,不少乘梯人都对这项创新的“互联网+”电梯监管模式称赞有加,有的居民还为它取了新名字——“智慧眼”。电梯内装有人工智能AI技术,可以实时检测到乘梯人的情绪和动作,并在紧急时刻自动报警。

“云梯系统”360度无死角监管

电梯本身就有监控摄像头,为何还要再加装新系统?

记者在为民敬老院的监控室内发现,通过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虽然能实时看到电梯轿厢内的实时状况,但电梯内的监控摄像头仅呈现了轿厢的前半部分区域。为民敬老院院长杨金妹说,一般老人进入电梯后都会站在靠近电梯门的位置,但如果有手推车或者餐车占道,老人就只能站在轿厢最里面,即监控摄像头无法拍摄到的盲区。但“云梯系统”可以360度无死角监控电梯轿厢内部环境,即使是隐蔽的死角,也能清晰呈现在监管人员眼前。

不仅如此,“云梯系统”还具有人体感应功能。据介绍,当乘梯人出现不安全乘梯行为时,系统能快速识别危险行为,电梯运行状态也会转为“异常告警”,并在电梯内的多媒体显示屏上自动播放劝阻提醒视频。如果乘梯人仍然无动于衷,“云梯系统”就会立刻将乘梯人的危险行为第一时间传输至物业监控中心,方便管理人员采取进一步行动。

虹口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像李阿婆这样不具备自理能力的老人被困电梯,很有可能引发危险后果。即便老人知道如何使用电梯救援铃求救,完成救援至少也要半个小时以上。更不用说电梯内空气不流通,也没有通信网络,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救援,对被困人员的身心都是一种折磨。如今,基于电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I技术的电梯安全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平均11分钟、最短5分钟的“智慧救援”。

“智慧救援”实时感应乘梯人安危

“我们老年人很怕被困在电梯里,常常不知道按哪个按钮才能获得救援,而且电梯空气不流通,时间久了还容易造成窒息。”家住曲阳的刘阿姨,曾经历过一次电梯被困事故,内心非常抗拒坐电梯。她告诉记者,以前不到万不得已时,自己还是选择走楼梯。

刘阿姨现在终于克服了“电梯恐惧症”。她说,以前自己从来不会看电梯内的检测标识,现在一项项数据都非常直观地出现在眼前,慢慢养成了每天扫码看一眼电梯运行状态的习惯,渐渐地安全感也提升了。

不仅如此,“云梯系统”的“智慧救援”功能,将帮助乘梯人克服电梯故障时产生恐惧感。电梯一旦发生故障,“云梯系统”能够第一时间智能识别电梯状态,并自动报警通知救援人员到达现场。由于系统采用了220伏电源线进行传输,比正常的网络通讯要稳定,因此乘梯人不用担心因信号不佳造成的网络传输问题。在报警的同时,电梯内的多媒体显示屏还会弹出自动安抚视频,缓解乘梯人的紧张情绪。

同样,乘梯人若有打架斗殴等危险行为,云梯系统的人体感应功能也能快速识别,并将电梯运行状态转为“异常告警”,在播放劝阻视频无效后,云梯系统会将乘梯人的危险行为传输至物业监控中心,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安全乘梯环境。

“大数据监控”有效降低电梯事故

去年8月,云梯系统曾检测到虹口区一栋居民楼的电梯有8次超速告警,经与维保人员沟通,隐患得以迅速排除,至今,已试点的电梯均无超速现象发生。

不少居民认为,“智慧电梯”提升了他们乘梯时的安全感,就像买了保险一样。这份安全感不仅来自于数据可知和高效救援,还与从根源上降低电梯事故发生频率有关。

此外,乘梯人还能在小程序内对电梯进行打分评价,不仅调动了居民自主维护电梯安全的积极性,也加深了他们对电梯安全知识的印象。

当然,电梯安全离不开日常的维保,通过云计算产生的电梯维保数据,让物业公司能够远程知晓维保人员的工作效率。电梯发生运作故障后,若维保人员救援不当,该数据还能为物业公司和乘梯人追溯事故责任。

对维保单位而言,通过平台数据诊断结果,可以提前预知电梯潜在的安全隐患,抓住主要风险问题,有针对性地维保不仅能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也能有效提升维保人员的工作效率。

虹口区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张斌表示,虹口区内有6000多台电梯,15%是运行15年以上的电梯,安全压力很大。“智慧电梯”,对政府来说是以科技手段保障城市运行安全的先进监管模式,对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来说是主体责任的督促和提醒,对居民来说是安全保障和安全教育。之后,虹口区将在“智慧电梯”试点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加大普及推广力度,逐步实现对辖区电梯的动态监管、精准监管和智慧监管。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