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在线 | 漳州发展网
ad1
您所在的位置: 都市在线 > 财经

“这里拍照蛮好的,但少了烟火气”愚园公共市集菜场9个多月内两次停业整修

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19-12-15 11:44   作者:肖鸥   阅读量:8541   

今年愚园路诞生了一个“网红”:愚园公共市集,而公共市集里面的菜场也成为不少人的打卡之地。这个菜场一改传统菜市场“脏”“乱”“味道重”等问题,在整体设计上,用不同的马赛克进行拼接,提供干净卫生环境的同时,也让菜场有了“时髦感”。自2月份正式开业以来,迅速斩获上海“网红”菜场的头衔。

不过,近日不少打卡的网友却发现,这个菜场已经停业整修。人气不足、经营业绩一般是不少人对这个菜场的评价,“网红”菜场怎么能够叫好又叫座?

打卡遇“铁将军”把门

“这几天每天还是会遇到前来参观的人,我只能告诉他们过段时间再来。”愚园公共市集的保安跟记者说,公共市集的菜场已经停业整修好几天了,但是前来参观的人依然有一些,看来这个菜场在网上名气不小。“今天上午就有好几个人过来说想看菜场,看到门关着,就又回去了。”

今年2月28日,愚园公共市集开业,一下子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不少人觉得它既洋气又有烟火气。市集共有两层,一层主要是餐饮、便民服务类小店和社区菜场。二层由画廊、社区美术馆等组成,是社区艺术活动空间,更提升了整个市集的气质。

菜场就在公共市集正门的右侧,整个菜场全部用不同的马赛克巧妙拼接,让并不大的菜场不仅设计感十足,更有了延伸空间的错觉。

记者近日两次走访市集,发现整体人气还是不错的,无论是餐饮、便民服务类小店,还是社区美术馆,都是人来人往,但是唯独菜场大门紧闭。

据了解,这个菜场已于近期停业整修,而且是第二次停业整修了。

东西少,价格也不便宜

这样一个网上被热议,并频频引发网友打卡的菜场为何会停业整修呢?

“就是生意不好嘛,开不下去了。”附近做餐饮的一名师傅说,想不通它为什么会成为网红菜场。“卖的东西品种不全,价格也不比附近的菜场便宜,这个角落卖肉,这个角落卖水产,那个角落突然卖冷菜,总之布局让人觉得很不舒服。”

这个师傅说,这个以便民为目的的菜场他感觉一点也不便民。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关了,之前也关过一阵,后来又开了。“做的有点失败了,今天开,明天关。卖的东西太杂了,鱼也有,猪肉也有,前两天连包子都有卖。经常一样东西卖了几天就换了,不卖了。”

住在市集附近的居民苏阿姨也有同样的感受,她经常穿过市集所在的弄堂,但她几乎不在这个菜场买菜。“这里东西太少了,一次性买不齐的。附近几家菜场卖的东西种类多,逛一圈都能够买齐。”

在愚园路生活多年的上海爷叔杨师傅,也很少去愚园公共市集里的“邻菜场”买菜。“还是更喜欢老菜场,有烟火气,里面的人都认识,能聊天。”背着一台黑色相机在市集里拍照的他,还是更喜欢附近老式菜场的氛围,“但在这里拍拍照,确实蛮好的。”

除了暂停营业的“邻菜场”,公共市集内的其他店铺目前均正常营业。

在一楼“小吴鞋匠铺”,时不时有附近的居民过来,有时候甚至还要排队。原本在马路对面树下搭个棚,修皮鞋、修拉链、修雨伞的吴师傅,是第一批搬进市集的商户,

在他看来,刚开业的那段时间,来这个菜场的人还是挺多的,只不过后来慢慢变少了。“你知道的,上海的老年人买菜都是要货比三家的,还要讨价还价。买把小青菜,便宜五毛钱,那也是实惠呀。”去掉零头,送把葱,家长里短聊上几句,传统菜市场的生态已经烙在了老一辈人的采购习惯里。在明码标价、统一收银的新式菜场内,摊贩和前来买菜的居民间缺少了以往的联系,也不存在还价去零头的习惯性操作。

优化运营方案后再开业

据市集管理方介绍,目前他们正在和菜场的运营方进行沟通,等待对方提供一个更优质的运营方案,届时再重新开业。

愚园公共市集管理方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自2月份开业以来,菜场有过两次停业整顿。第一次是装修调整,这次是第二次停业,主要进行业务模式调整。

据介绍,市集菜场的运营方正在考虑新增线上售卖的功能,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辐射到周边以中老年人为主的居民,以及附近一些办公楼里的年轻人。

而在品类上,该负责人表示,应该还是维持原来的形式。

[新闻链接]

新式菜场是否成功如何判断

“去了会买,就是成功的”

今年以来,上海不少菜场进行了改造,引进了不少先进的理念和方式,成为网红菜场。不过这些菜场也在不断进行微调,以便更接地气。

位于长宁区的九华邻居里·美天安顺菜市场,作为一家便民新式菜场,在整个空间的打造上,采用了更接地气的方式。负责菜场运营管理的陈晓君从来没觉得这里是一家网红菜场,尽管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里是上海第一家拥有“drive-through”功能的菜市场。

“drive-through”概念兴起于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即顾客无需下车,就可以在商家的窗口进行点餐和取餐。目前在美国,被广泛用于麦当劳、星巴克以及一些连锁药店等商家。

原先的设想是为了方便周边几座商务楼里白领,下班后开车过来买菜,全程不需要下车。运行一年下来,陈晓君发现,实际用这个功能的人并不多,这一块空间就显得比较浪费了。

不同于麦当劳或星巴克,这类快餐菜单是相对比较固定的,“一个汉堡就是一个汉堡,一杯咖啡就是一杯咖啡。”陈晓君说,但是买菜就不一样了,每个顾客选购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我要颗白菜,再要颗西兰花,这都要称重,并且需要员工现场去挑选,没办法在窗口很快完成。”

除了取消“drive-through”功能外,陈晓君介绍,菜场外面的这块场地,之前其实是想做成盒马那样,现场买完后当即就可以在这里加工。“但是发现年纪大的顾客并不需要这种模式。他们觉得,‘买好后我可以自己烧啊’。”

现在,位于二楼菜场外的这块露天空间,摆放着几排藤椅和一些易于折叠的桌子。这里更像是一个集菜市场和居民社交功能的社区,穿着黑色印花棉衣的阿姨正打盹,穿着连帽衫的年轻人坐在椅子玩手机,一对爷孙俩在空地上玩小游戏,累了就坐在身边的椅子上休息……

陈晓君向记者展示了一段菜场早上7点开门时监控拍到的情景:几十名年龄较大的居民提前等候在门外,准点门一开,跑进菜场进行抢购。装修很精美,那么,里面的东西贵吗?“菜那么贵的话,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呢。买过的人知道这里便宜,所以一早就过来抢购了。”

其实,二楼的露天空间,还承担着“食物银行”的功能。每周一至周五的早上9点,由合作的公益组织在这里发放募集来的临期食品,对象是社区内的一些困难户。“按照居委会和街道提供的名单进行分发,名单上的人员可以过来领。”通常,这些食物在当天都会被领完。

一个新式菜场是否成功,用一名资深业内人士的话讲,判断的标准其实很简单:“你去那里看了之后,你买了吗?你去了之后买了,说明它是成功的。”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