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在线 | 漳州发展网
ad1
您所在的位置: 都市在线 > 财经

共享汽车不被看好,滴滴还是往坑里跳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18-03-11 19:06   作者:白鸽   阅读量:5816   

3月7日,滴滴出行宣布与北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新能源汽车运营、大数据应用、出行服务、定制车及充换电等领域开展业务合作。

此外在2月份,滴滴出行还宣布与北汽新能源、比亚迪、长安汽车等12家汽车厂商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建设新能源共享汽车服务体系。

共享汽车不被看好,滴滴还是往坑里跳

滴滴共享汽车(图片来自baidu)

酝酿了半年之后,滴滴的共享汽车业务总算是要放手开干了。2017年8月,滴滴就已经在APP上开放了“分分租”这一入口,可是一直处在测试阶段。当前共享汽车虽然行业看重,但前景相当的不明朗。在这种情况下滴滴为什么还要选择往火坑里跳呢?

共享汽车一半火热一半冰冷

共享出行已是公认的风口,跟共享单车一样,共享汽车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该领域仅仅2017年就注册约340家公司,实际运营约35家,运营车辆55000辆,上半年融资总额近4亿元。

正如数据显示现在共享汽车领域有大量玩家入内,而且玩法也是多种多样:

汽车厂商直接参与型:北汽在分时租赁领域已经孵化了绿狗、华夏出行、轻享出行三个品牌;奇瑞投资了首汽旗下分时租赁平台Gofun,以及多家出行公司;重庆力帆主导的盼达租车;奔驰旗下有Car2Share以及Car2Go。

创业公司型:如途歌、EZZY等。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像Start租车这样的P2P模式。

冰冷的一半就是共享汽车还没有真正推广开来,就已经开始淘汰。特别是创业团队方面,EZZY已经在2017年10月提前出局,原因就是资金链断裂。相比之下,Togo在2018年一月获得了26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一热一冷之间体现出了共享汽车发展的问题。首先,共享汽车仅仅是看起来方便。因为受制于停车位限制,如北上广这些城市停车位紧张。当前分时租车平台普遍选用固定地点取/还车辆的方式,并不能很好的实现A点到B点的出行方式。

其次,共享汽车出行成本较高。这里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押金较高,如Togo的押金是1500元,最便宜的是Car2Share,但押金也达到了500元。另一个方面是,你很可能会为前一个顾客买单。比如,Togo支持任意地点还车,但是所产生的停车费需要下一位乘客承担。最后一方面是安全成本,现在共享汽车虽然上传证件和驾照信息,但还是不能保证开车的就是本人。

押金情况(图片来自爱极客)

再次,运营效率较低。这里主要是汽车投放数量以及使用人群所决定的。仅以北京为例,当前投入运营的共享汽车超过万辆,相比之下北京市出租车就有6万辆。适用人群主要是短途出游和社区短途出行。根据TOGO公布的数据,每天一台车被5个不同的用户共享使用了7次,其中6次都是用户间自主共享。但是相比较每辆车的成本还是太低。

最后就是运营成本巨大。TOGO为例,其3月份宣布将向上汽大众直接签订采购上千辆大众Polo(车型是1.4L自动风尚版)。据了解,该车型最低售价5.79万元,按1000辆计算就是5790万元,加上后期的保险、维保费用,可见Togo刚刚融到的2600到万美元根本不够烧。

滴滴入局共享汽车是要做出行闭环

面对这样一个玩家众多,烧钱不够,前景不明朗的行业,滴滴还是选择进入。这是滴滴布局大出行战略的重要举动,当前共享汽车是滴滴最薄弱的一环。滴滴的出行业务已经囊括了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公交、代驾、试驾、租车,企业用车、甚至是共享单车。

共享汽车不被看好,滴滴还是往坑里跳

滴滴布局大出行战略(图片来自baidu)

而且,共享汽车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由罗兰贝格发布的《2018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市场分析预测报告》指出,到2018年,汽车共享出行的需求增长至3700万次/天,对应市场容量有望增长至3800亿元/年,然而,目前全国租赁车辆总数仅约20万辆,供给量远不能满足需求。

滴滴在共享汽车领域或走不同的路。跟北汽以及比亚迪等合作伙伴签约的内容看,滴滴的“分分租”并不是重资产模式,即滴滴仅仅是提供运营和大数据方面的支持。在出行平台上给伙伴提供入口,另外还提供车辆运营服务。这样不仅将成本压力降到最低,还能使入口流量变现。

滴滴布局共享汽车之后,凭借自身拥有的大量用户,诸多的车辆信息,以及司机,以及支付手段,届时滴滴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智能出行领域的闭环。此目也是为未来的“无人驾驶+”做铺垫。

当无人驾驶技术成熟后,未来无人驾驶结合共享汽车将会是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届时“车找人”,它们数据共享,自动选择最经济的路线,让你最快速到达目的地,不会违纪、不会超速,保证安全。可以说未来,城市里面的车辆除了少数私家车,其余则全部都会是无人驾驶共享车辆。

共享汽车不被看好,滴滴还是往坑里跳

无人驾驶+共享汽车(图片来自baidu)

因此出行领域的竞争才刚刚开始。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公司、汽车共享出行平台、甚至是汽车厂商等多方将会再次加入到出行领域的洗牌当中去,这中间既是同盟合作,更有弱肉强食。中关村在线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