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在线 | 漳州发展网
ad1
您所在的位置: 都市在线 > 财经

当前物价形势的三大特征及趋势

来源:证券之星    发布时间:2022-10-13 14:21   作者:宋元明清   阅读量:8665   

罗志恒,首席经济学家,广东证券研究院院长

当前物价形势的三大特征及趋势

研究助理:马

摘要

一,当前中国物价形势的三个新特点

在全球通胀高企的背景下,中国通胀形势总体相对温和这与我国超大规模经济的特点,国内保供应,稳物价政策的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缺乏大水漫灌,经济需求低迷有关与中国过去和当前国际通胀形势相比,中国通胀形势总体呈现三个新特点

1.总需求不足与结构性通胀压力并存总需求不足体现在CPI中的非食品分项上,核心CPI和PPI同比都在下降8月份,非食品CPI,核心CPI和PPI环比分别下降0.2,0和1.9个百分点结构性通胀压力体现在以猪肉为代表的食品价格上8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22.4%,涨幅比上月扩大2.2个百分点

8月份CPI同比没有继续上行,反而有所回落,并不代表未来不会出现结构性通胀压力虽然近期由于出栏量增加,猪肉价格有所放缓,但猪周期上行周期已经开启,虽然近期国际能源价格有所回调,但后续仍应关注供给冲击的幅度,仍应警惕结构性通胀

8月份PPI下降主要是因为:1)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全球经济衰退预期下的下行趋势,已经传导到国内市场,2)国内总需求不足,3)保证煤炭的供应和价格等来减少对中下游的挤压

2.现在的通胀是CPI上行和PPI下行的组合不能简单地认为通胀是上升还是下降,要看通胀对经济的主要影响以及是否引发政策调整今年上半年CPI同比只有1.7%,但PPI同比却是7.7%PPI高企挤压中下游企业利润,引发制造业投资不足等问题,成为政策关注点之一下半年PPI的持续下降缓解了利润挤压的问题,但CPI的上涨可能导致货币政策空间受限等问题,成为政策非常关注的指标上一轮这种组合发生在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当时猪价大涨,总需求不足

3.供求对通胀的影响从需求主导转变为供给主导在疫情的冲击下,各省市的分工和产业链的畅通都受到了影响4—5月受疫情冲击严重的上海,吉林等地CPI同比大幅提前目前,结构性通货膨胀和输入性通货膨胀主要来自供给侧扰动结构性通胀主要来自猪周期,推动食品价格快速上涨输入型通胀主要来自极端气候和俄乌冲突导致的全球能源和食品价格波动

二,未来物价走势展望及其影响

1.下半年和明年中国通胀的总体格局可能是:CPI继续上涨,个别月份超过3%,PPI持续走低,年底短暂反弹后,明年再次走低,甚至出现负增长从驱动力来看,输入性通胀依然存在,但可能减弱,结构性通胀压力上升

第一,全球经济生产从效率模式转向安全模式,导致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第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国内通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油气能源和周期性属性较强的工业金属第三,中国新一轮猪周期的开始将成为结构性通胀的主要促成因素第四,极端天气,俄乌冲突等导致国际粮价大幅上涨第五,前期的消费刺激政策,如车辆购置税减免,以及各地推出的消费券,将带动消费从低位反弹,推动CPI边际上行

2.CPI同比上行,PPI同比下行,PPI—CPI剪刀差收窄将对企业经营,居民生活,政府收入,资本市场等产生重大影响,必须高度关注

第一,居民与企业之间,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利益再分配二是财政收入增速可能下降,中西部资源型省份财政收入增速和占比可能下降第三,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收窄第四,资本市场在感知到政策空间收窄时会提前反应,风险偏好下降,市场受到扰动

第三,提高地方治理能力,避免行政管制带来的价格波动。

1.最近几年来,我国物价的波动与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治理能力有关比如,一些地方环保过度扩张导致上一个猪周期生猪产能锐减,导致猪价大幅上涨,一些部门全力以赴减少碳排放,导致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疫情期间,部分地区采取过度防疫政策,造成物流不畅,导致物价飞涨因此,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足的问题,重塑激励机制,避免行政管制带来的价格波动

2.面对当前的结构性通胀压力,监管部门有必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政策储备和应对除了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他政策也需要协调配合,主要包括:一是继续做好保供应,保物价工作,坚定保障能源和粮食安全,实现国内粮食稳定增产,能源市场平稳运行,猪肉供应充足,避免价格波动二是产业政策和疫情防控政策要避免一刀切,保证物流和供应链的顺畅运行,防止出现暂时性的区域性物资短缺三是向中低收入者提供适当的生活补贴,减少物价上涨对其生活水平的影响

风险:猪周期上行超预期,输入性通胀超预期。

目录

一,当前中国物价形势的三个新特点

总需求不足与结构性通胀压力并存。

CPI上涨和PPI下跌的组合

从需求导向转变为供给导向

二,未来物价走势展望及其影响

预计CPI将继续上涨并超过3%,PPI将继续回落至负增长。

企业,居民,政府,资本市场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第三,提高地方治理能力,避免行政管制带来的价格波动。

主体

一,当前中国物价形势的三个新特点

在全球通胀高企的背景下,中国通胀形势总体相对温和这与我国超大规模经济的特点,国内保供应,稳物价政策的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缺乏大水漫灌,经济需求低迷有关与中国过去和当前国际通胀形势相比,中国通胀形势总体呈现三个新特点

总需求不足与结构性通胀压力并存。

总需求不足体现在CPI中的非食品分项上,核心CPI和PPI同比都在下降8月份,非食品CPI,核心CPI和PPI环比分别下降0.2,0和1.9个百分点

结构性通胀压力体现在以猪肉为代表的食品价格上8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22.4%,涨幅比上月扩大2.2个百分点,在猪肉价格上涨的带动下,鸡肉和鸭肉价格同比分别上涨6.6%和12.7%,涨幅比上月有所扩大

8月份CPI同比没有继续上行,反而有所回落,并不代表未来不会出现结构性通胀压力虽然近期由于出栏量增加,猪肉价格有所放缓,但猪周期上行周期已经开启,虽然近期国际能源价格有所回调,但后续仍应关注供给冲击的幅度,仍应警惕结构性通胀

8月份PPI下降主要是因为:1)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全球经济衰退预期下的下行趋势,已经传导到国内市场,2)国内总需求不足,3)保证煤炭的供应和价格等来减少对中下游的挤压

CPI上涨和PPI下跌的组合

目前通胀是CPI上行和PPI下行的组合不能简单的认为通胀是上升还是下降,要看通胀对经济的主要影响,是否引发政策调整今年上半年CPI同比只有1.7%,但PPI同比却是7.7%PPI高企挤压中下游企业利润,引发制造业投资不足等问题,成为政策关注点之一下半年PPI的持续下降缓解了利润挤压的问题,但CPI的上涨可能导致货币政策空间受限等问题,成为政策非常关注的指标上一轮这种组合发生在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当时猪价大涨,总需求不足

从需求导向转变为供给导向

供求对通胀的影响从需求主导转变为供给主导在疫情的冲击下,各省市的分工和产业链的畅通都受到了影响4—5月受疫情冲击严重的上海,吉林等地CPI同比大幅提前目前,结构性通货膨胀和输入性通货膨胀主要来自供给侧扰动结构性通胀主要来自猪周期,推动食品价格快速上涨输入型通胀主要来自极端气候和俄乌冲突导致的全球能源和食品价格波动

二,未来物价走势展望及其影响

预计CPI将继续上涨并超过3%,PPI将继续回落至负增长。

下半年和明年中国通胀的总体格局可能是:CPI继续上涨,个别月份超过3%,PPI持续走低,年底短暂反弹后,明年再次走低,甚至出现负增长从驱动力来看,输入性通胀依然存在,但可能减弱,结构性通胀压力上升

第一,全球经济生产从效率模式转向安全模式,导致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全球通胀形势逆转,可能通过其他大型经济体的贸易,投资和政策溢出效应推高中国通胀

第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国内通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油气能源和周期性属性较强的工业金属中国石油自给率不到30%,天然气自给率不到60%,油气能源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更多是因为市场对全球经济衰退导致需求下行的担忧,2022年第四季度冬季能源供不应求,国际油气价格可能反弹,带动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PPI环比正增长,同比下降或将在第四季度触底2023年,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加剧,工业金属价格下降,能源价格从供给溢价逐步回归基本面定价PPI由正转负,PPI再次探底

第三,中国新一轮猪周期的开始将成为结构性通胀的主要促成因素近二十年来,我国生猪价格呈现3—4年的周期性波动猪周期的本质是市场调节的周期性因为猪肉需求总体稳定,主要通过生猪产能的扩张和收缩来发挥作用我国生猪养殖以散户为主,集中度低加剧了市场监管的盲目性,放大了猪周期的范围6月份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分别为—1.9%和—6.3%,高点大幅回落日前,农业部猪肉批发均价已较4月中旬低点上涨72%猪周期的上行周期通常是一年半到两年,因此至少在未来一年内会支撑CPI

第四,极端天气,俄乌冲突等导致国际粮价大幅上涨总体来看,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较好,但仍需防范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对我国粮价的冲击

第五,前期的消费刺激政策,如车辆购置税减免,以及各地推出的消费券,将带动消费从低位反弹,推动CPI边际上行乘联会数据显示,8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量187.1万辆,同比增长28.9%,为最近10年最高增速,有望实现金九银十的良好局面

企业,居民,政府,资本市场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CPI同比上涨,PPI同比下降PPI—CPI剪刀差收窄将对企业经营,居民生活,政府收入和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必须高度关注

第一,居民与企业之间,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利益再分配CPI同比涨幅不仅推高了居民生活成本,也增加了企业销售收入,PPI同比下降减轻了下游行业的原材料成本压力,提高了其利润空间

二是财政收入增速可能下降,中西部资源型省份财政收入增速和占比可能下降我国财政收入与PPI同比高度相关今年1—7月,我国中西部地区财政收入增速远高于东部地区,主要是内蒙古,山西等地区,受益于煤炭价格大幅上涨一般公共预算累计收入分别高达34.0%和27.6%

第三,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收窄当CPI连续超过3%甚至达到4%时,货币政策的持续宽松将面临继续推高通胀的风险,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当CPI持续上行,PPI下行,一方面财政收入下行,另一方面财政支出需要增加对中低收入者生活的补贴,以避免物价上涨的影响,减少收入增加支出,造成财政压力

第四,资本市场在感知到政策空间收窄时会提前反应,风险偏好下降,市场受到扰动。

第三,提高地方治理能力,避免行政管制带来的价格波动。

最近几年来,我国物价的波动与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治理能力有关比如,一些地方环保过度扩张导致上一个猪周期生猪产能锐减,导致猪价大幅上涨,一些部门全力以赴减少碳排放,导致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疫情期间,部分地区采取过度防疫政策,造成物流不畅,导致物价飞涨因此,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足的问题,重塑激励机制,避免行政管制带来的价格波动

面对当前的结构性通胀压力,监管部门有必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政策储备和应对除了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他政策也需要协调配合,主要包括:一是继续做好保供应,保物价工作,坚定保障能源和粮食安全,实现国内粮食稳定增产,能源市场平稳运行,猪肉供应充足,避免价格波动二是产业政策和疫情防控政策要避免一刀切,保证物流和供应链的顺畅运行,防止出现暂时性的区域性物资短缺三是向中低收入者提供适当的生活补贴,减少物价上涨对其生活水平的影响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