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0家零食店,要IPO了
来源:投资界 发布时间:2025-05-01 18:12 作者:樊华 阅读量:6130
据港交所文件,4月28日,湖南鸣鸣很忙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鸣鸣很忙的成立源于2023年“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成立于2019年)的合并。同样是2023年,“量贩零食*股”万辰集团也完成了对好想来、来优品、吖滴吖滴、陆小馋等多个量贩零食品牌的收购,并在同年9月宣布将前述四大品牌合并为好想来。若鸣鸣很忙成功上市,量贩零食行业通过“整合”路径对推动门店规模与市场份额跃升的有效性将得到进一步验证。
“整合”趋势之外,下沉市场也成为量贩零食的肥沃土壤,其消费潜力与低竞争密度都为鸣鸣很忙的扩张提供了空间。随着下沉市场零售业态的成熟和升级,以专卖店为代表的更贴近消费者、更便利的零售业态,正逐步成为休闲食品饮料零售行业的发展方向。这些小型业态更契合消费者对易触达、便捷和灵活购物体验的需求,推动休闲食品饮料零售行业在下沉市场的高速发展。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鸣鸣很忙共有14394家门店,覆盖全国28个省份和所有线级城市,其中约58%位于县城与乡镇。其加盟商数量也从2022年的994家增加至2023年的3377家,并进一步增加至2024的7241家。
但量贩零食加盟商数量的激增也引发了市场对于加盟管控问题的担忧。需警惕高速扩张下的系统性风险。如何实现从“规模驱动”到“效率驱动”的转型,是鸣鸣很忙需要投入精力的长期功课。
据虎嗅此前的报道,鸣鸣很忙正在进一步强化对加盟商的培养和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效率。“有别于部分区域便利店的松散型加盟,鸣鸣很忙属于强管控型加盟体系。”关于如何保障加盟商利益,公司通过直连厂商压缩中间环节,依托36个仓库、300公里仓储辐射圈与24小时物流体系,将存货周转天数压缩至11.6天。由此节省的成本直接转化为对消费者和加盟商的价格让利。
但量贩零食通过压缩中间环节实现的低价,是否会让行业陷入低价陷阱,未来如何突破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仍待市场验证。就目前来看,鸣鸣很忙采取的“高质价比+高频上新”策略的有效性效果显著。截至2024年底,在库SKU数量3380个,其中约25%为定制化产品,在产品包装规格上,超4成产品采用散装称重的形式,提升了品类灵活性和尝新友好度。单店SKU数量一般不少于1800款,是同等规模商超的2倍。每月上新百款产品,增强了消费者粘性。
在两个月前的2025省钱战略发布会上,鸣鸣很忙介绍了即将在2025年全面铺开的双品牌3.0店型。将在原有SKU基础上新增百货日化、文具潮玩、烘焙、鸡蛋等多元化产品,增设鲜食和低温冻品专区。每月上新百款产品,增强了消费者黏性。
虽然加盟商群体庞大,但据招股书披露,鸣鸣很忙的收入体系并非“品牌方赚加盟费”的传统逻辑。数据显示,2024年其99.5%收入来自向加盟店和直营店销售商品,加盟费及服务收入占比不足0.5%。
为了维护好加盟商,避免门店持续加密带来的“内卷”及盈利压力,鸣鸣很忙建立了超10000个点位的选址数据库,同时从选址评估到标准化培训、装修指导和日常经营辅导,帮助加盟商实现盈利。同时采用标准化门店运营管理体系,通过”线上远程督导+ 线下门店督导“的双巡店机制来严格执行标准化,确保全国门店“万店如一” 。
数字化方面,其打造了覆盖选品采购、仓储物流、加盟商及门店管理等全流程的数字化能力。部署数字化订货系统,推出了全数字化的仓储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自主开发门店零售“智能中台”,布局智能化远程巡店,进一步提升了运营效率与标准化水平。
未来,鸣鸣很忙可以凭借其品牌优势、规模优势以及数字化能力,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不仅在下沉市场继续深耕,还可以尝试向一二线城市的中高端市场渗透,推出更多差异化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4年中国休闲食品饮料零售行业的市场规模已达3.7万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增至4.9万亿元。在过去五年中,中国休闲食品饮料零售行业发生了显著变化。按在休闲食品饮料零售行业总市场规模中的占比计,杂货店渠道、超市渠道的GMV占比均有明显下滑。相反,专卖店渠道在休闲食品饮料零售行业总市场规模的GMV占比大幅提升,且未来五年将持续提升。
尽管抢占了市场先机,但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挑战也接踵而至。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进入该领域,市场竞争愈发白热化。除了一些传统的零食品牌加速扩张线下门店外,一些新兴的零食量贩品牌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竞争对手纷纷效仿鸣鸣很忙的模式,通过优化供应链、降低价格、丰富产品种类等方式来争夺市场份额。
此外,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也对鸣鸣很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的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健康、个性化的零食产品。他们对零食的品质、口味、包装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期望。鸣鸣很忙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推出更多符合市场趋势的新产品。
招股书显示,鸣鸣很忙计划将IPO募资主要投入到门店拓展和升级、供应链优化及数字化建设等。但万店规模下,如何修好“内功”、数字化能否真正提升效率等问题,仍是其长期发展的关键命题。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